送走王家考察团队后,汉东省在表面的平静下,实则暗流涌动。孙连城深知,虽然考察过程顺利且达成了初步共识,但最终能否与王家成功合作,仍存在诸多变数。这段等待王家决策的时间,对孙连城和汉东省来说,既充满期待,又考验着他们的耐心。
孙连城一方面组织相关部门对考察过程中王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全面梳理。招商部门负责整理关于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等经济层面的反馈,科技部门聚焦在技术创新与合作模式上的意见,而政策研究小组则深入分析王家对汉东省相关政策的关注点。各部门将梳理后的结果汇总,以便在后续与王家的沟通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回应。
另一方面,孙连城加强了与其他潜在合作伙伴的联系。尽管他对与王家的合作抱有很大期望,但也深知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处。他安排招商团队与几家在新能源领域有一定实力和意向的企业进行接触,洽谈合作的可能性。这些企业虽然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可能不及王家,但与他们保持良好沟通,既能为汉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也能在与王家的谈判中增加一些筹码。
在这个过程中,孙连城也没有闲着。他频繁与省内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会面,了解企业在日常运营和发展规划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思考如何借助与王家的合作,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汉东省新能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时,他也要求企业做好准备,一旦与王家达成合作,能够迅速响应,抓住机遇,提升自身实力。
然而,就在孙连城积极筹备之时,一些负面的声音开始在汉东省官场悄然流传。部分官员对与王家合作的前景表示担忧,担心王家势力过于庞大,一旦合作,汉东省在项目中会处于被动地位,丧失对产业发展的主导权。还有些人则出于嫉妒心理,对孙连城在推动此次合作中的积极表现冷嘲热讽,认为他是在好大喜功,盲目攀附京城势力。
面对这些暗流,孙连城并未退缩。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严肃地对这些言论进行了回应:“同志们,我们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与王家的合作。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借助王家的资源和平台,我们能够加速汉东省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至于所谓的被动地位,我们在合作中会通过合理的条款和机制设计,保障汉东省的利益和主导权。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无端的担忧和狭隘的想法,就错失这个难得的机遇。”
尽管孙连城的话暂时稳定了人心,但他知道,只有尽快促成合作,用实际成果说话,才能彻底消除这些杂音。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王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对考察资料进行评估。王长生作为家族此次决策的关键人物,组织了家族内的投资专家、行业顾问等各方力量,对汉东省新能源科技园区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论证。他们从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政策稳定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权衡合作可能带来的收益与风险。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孙连城和汉东省只能静候王家的佳音,同时积极应对内部的各种声音,为即将到来的结果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最终是喜是忧,都要确保汉东省能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